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阳江高等教育事业开启新篇章

阳江小房  2021-08-27 10:46

[摘要]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四方共建综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罗琴山下,大学梦圆。

于300万阳江人而言,今秋注定迎来一次不平凡的开学。9月15日,汇聚青春朝气的首届700多名准大学生将报到入学。他们的到来不仅意味着开启自我人生的新篇章,更标志着我市成功填补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版图空白,跨上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台阶。

700多名坚守岗位、奋战一线的建设者,用近700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换来一所山水校园、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这就是民心工程的力量,是“阳江速度”的结晶,更是四方共建的硕果!

四方联手高标准共建“别具特色”新校区

阳江地处南海之滨,历来与蓝色海洋有着不解之缘。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的诞生,更是印证了二者间的深情牵绊。

2019年初,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吹响了在阳江加快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号角。同年7月,华南理工大学与阳江市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华工教授全职帮扶队倾情投身建设一线;同年11月1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期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动工。

阳江市委市政府将项目列为“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建设、督落实,举全市之力高效高质推进项目建设。“四方共建”这一全方位合作新模式,更赋予了阳江校区顺利“诞生”的特别意义。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下、广东海洋大学配合下,阳江各职能部门特事特办,为阳江校区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今年3月30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工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要求阳江校区确保今年秋季如期开学,为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坐落阳江城郊,东倚罗阳高速公路,西靠“阳江八景”之罗琴山,南临绿树环绕的石河水库,北接沈海高速公路,邻近建设中的广湛高铁阳江站和规划中的阳江民用机场,阳江校区地理位置优越,广袤气度与生俱来。克服疫情影响,抢抓黄金工期,首期项目顺利推进。

“阳江校区建设的速度非常快,仅用了1年零10个月就完成首期工程,关键在于项目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方式运作。”华南理工大学基建处处长、华工帮扶队副队长徐兵介绍,以中铁二十三局施工单位为龙头,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阳江校区项目建设采取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各方通力合作,才得以短时间内呈现丰硕成果。

加快阳江校区建设,是广东省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推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大力实施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工程和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行动计划,阳江校区首期项目建成象征着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阳江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我们期待阳江成为教育名城。”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商学院负责人李力介绍,阳江校区设施、设备、建筑、师资、教学等领域全部对标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在学科专业方面是广东省内别具特色的一所大学,包括材料、食品、旅游等学院设置都紧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为阳江培养输送一批产学研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工笔画”绘就阳江经济文化发展新底色

承载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强强联手的学术基因,立足本土经济,服务产业发展,阳江校区天生自带浓厚的工科底蕴。以文化教育为抓手,驱动阳江经济社会发展从此增添了全新引擎。

阳江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500亩,总投资概算52.08亿元,按在校生2万人规模,分五期建设。首期占地512亩,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

走进阳江校区,一种大学独有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藏书万卷的图书馆、大气宽敞的体育馆、整洁美观的食堂、错落有致的教学楼、现代化风格的师生公寓……还有与华工校园相似的湖边、小桥、百步梯等景观,无处不洋溢着让人安心做学问的舒适感。

这里汇聚精英,专业一流。阳江校区教师队伍由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名师、帮扶高校华南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和校区教师构成。各学院首任负责人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担任。专业设计贵“精”求“特”,紧扣阳江五金刀剪、风电、食品、基础零部件、旅游等重点产业集群,首期设置5个学院,开设7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超40%。本科、硕士、博士招生全覆盖。

这里立意鲜明,独具匠心。阳江校区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服务阳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建设风电产业基地,创新打造大学产业学院,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共建白天鹅酒店管理学院、五金刀剪学院、海上风电学院等产业学院和数字旅游研究中心,致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库资源,为阳江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新动能。

这里多向协力,尖端创新。两大省级实验室——阳江海上风电实验室、阳江合金材料实验室双双落户阳江校区。协同华南理工大学阳江研究院,阳江校区着力构建一流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条件,在科技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咨询及培训等方面携手开拓创新,形成大学、省实验室和研究院同步建设、共建共享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格局。

这里定位高远,国内首创。阳江校区图书馆内,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与市政府共建共享岭南地方志文献交流中心,联合打造集地方志文献收藏、阅览、展示、交流、学习、教育、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并办成国内省级地方志管理部门与高校合作共建的文化育人示范项目。

这里从零开始,未来可期。阳江校区没有历史包袱、改革阻力较小,具有广阔发展空间,有望打造成一片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改革试验田和示范地。

交付仪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李正表示,一所300万阳江人憧憬的本科大学,已破土而出、拔地而起,一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正跃然广东高等教育版图之上,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的“阳江速度”。

高等教育新起点将强化粤西“造血功能”

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的面世,是我市补齐高等教育短板、推动全省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粤东西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期盼。省、市、校多方携手推进阳江本科高校新校区建设,必将增强粤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为阳江乃至粤西地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8月24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首期建设项目正式交付。从规划蓝图到付诸行动,从群众梦想走进现实,这是阳江教育事业发展的大事、喜事,竖起了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又一全新里程碑。

进入新发展阶段,华南理工大学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改持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和高质量的帮扶工作,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帮扶到位,竭尽全力做好各项保障支持工作,为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新一轮科技革命以来,产学研融合,大学与城市同频共振、共生共荣趋势日益显著。”广东海洋大学校长潘新祥在发言中表示,将积极推进阳江校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深化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把阳江校区建成广东省高水平、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校区;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校区;建成名城名校融合发展的典范,为阳江创新驱动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长歌写浩荡,大海新扬帆。插上阳江校区的“智库翅膀”,阳江经济社会发展犹如新添了腾飞跨越的强大底气,再创辉煌,指日可待!

标签:建设项目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