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2020年我市粮食总产量63万吨,创8年来新高!

阳江小房  2021-01-07 18:04

[摘要] 产量和种植面积同比“双增”

新年伊始,我市粮食生产传来丰收的喜讯。

近日,国家统计局阳江调查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粮食总产量63.12万吨,为8年以来最高;粮食播种总面积180.48万亩,为6年以来最高。其中水稻总面积158.67万亩,为8年以来最高,产量达57.41万吨,为14年以来最高。相比去年,粮食总产量、总面积分别增长2.1%、2.6%。

捷报传来,振奋人心。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我市粮食仍能丰收,背后有哪些原因?

战疫抗灾,丰收来之不易

对我市农业生产来说,2020年可谓是一个多灾之年。春耕备耕的时候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夏种遭遇旱情,我市又地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过渡区,粮食生产面临多重挑战。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安全。2020年,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高位推进全市全年粮食生产工作。

2020年3月17日,正值春播时节,在阳西县儒洞镇边海村,全市春耕生产现场会暨农业科技、放心农资、农业机械“三下乡”启动仪式如期举行,有关农技人员走到田间地头,指导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

特殊时期行特殊之策,各地各部门创新粮食生产服务方式,做到防疫和春耕两不误:为种植大户筹措防疫物资,有序引导农民错峰下田;支持农资企业复工复产,开辟农资配送绿色通道;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线上线下农技服务……战疫情、抢农时、抓春管,全市春种春耕进展顺利。

时至夏种,全市逾20万亩农田遭遇旱情。为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务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指导抗旱工作,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各地千方百计帮助农户解决抽水问题,因地制宜抓好晚稻育秧工作。虽然部分农田播种推迟,但全市86.2万亩晚稻最终还是顺利完成种植,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基础。

一场“虫口夺粮”的保卫战也在田间打响。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2020年,全市草地贪夜蛾虫害累计发生面积2.38万亩,农业技术部门通过加密增设测报网点,采取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措施,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市累计防治面积6.09万亩次,平均防治效果达92%以上。

藏粮于地,夯实产能基础

保证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稳产增收的关键。2020年,省给我市下达了新增3.14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全年完成179.0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的“硬任务”。

按照统一部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层层落实粮食安全考核责任制,采取垦造水田种植、丢荒地复种、农作物结构调整以及恢复双季稻等多种方式,扩种水稻等粮食作物。

据统计,2020年全市落实丢荒田复耕面积3.74万亩,新增水稻种植面积3.19万亩,全市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0.48万亩,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保粮食面积、保粮食安全任务。

特殊之年保丰收,更考验着土地抵御自然灾害和综合产出能力。

禾苗生长的时节,走进我市乡村的广袤田野,绿油油的稻禾一片生机,田间道路宽阔平坦,路两侧的防渗渠水流潺潺,大小沟渠纵横相连,呈现出一幅现代农业新画卷。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至2020年,我市累计利用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9.5亿元,建成153.38万亩这样的高标准农田。根据市农业农村部门监测,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地块,粮食产出提高了10%至20%。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粮食生产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狠抓农田提质改造,强化水利设施和适应农业生产的田间道路建设,通过高标准设施的配套,形成了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粮食生产硬件环境。

与此同时,耕地质量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也在全面推开。全市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控释肥使用等系列新技术、新模式,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提升长效机制,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水平。

藏粮于技,良种良法增产

2020年,我市粮食春收、夏收亩产分别达到285公斤、344.3公斤,分别比2019年增加3.1公斤、4.8公斤。

单产提升的背后,是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源于我市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努力。

防虫关键期,我市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农田上空无人机升空喷洒“雾雨”;遭遇旱情,大型农场开启水肥一体化和滴灌设施,将水和肥料精准输送到粮食作物根部;旱情延误农时,种粮合作社刚引进的精量穴直播机就显“神威”,一天完成近百亩播种,省掉了育秧、插秧的繁琐环节……

良技配良机,一台台现代化农机装备,一系列农业技术的推广,成为了抢农时、抗灾害、夺丰收的重要支撑。

藏粮于技,更离不开良种。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我市大力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模式。全市2020年推广种植杂交稻、超级稻及常规优质稻等品种30个,优质玉米品种11个,薯类良种5个,全市全年水稻良种种植面积155.26万亩,玉米良种种植面积8.17万亩,薯类良种种植面积7.79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创出新高的同时,绿色生产也取得明显成效。

围绕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推广肥药减施增效、科学高效施用等综合技术模式,带动全市粮食生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19年和2020年,全市折纯化肥使用量、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

曾经靠天吃饭,如今依靠科技,特殊之年的丰收自然底气十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将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围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四个关键点,运用科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标签:科技建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