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两机构统计万科销售金额差25亿 数据从何而来?

法治周末  2017-02-08 10:39

[摘要] 谁是房地产行业2017年1月份的全国销售冠军?

谁是房地产行业2017年1月份的销售?

某研究中心给出的答案是万科。其发布的《2017年1月中国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100》显示,万科以485.1亿元的成绩居榜首,碧桂园以467亿元的规模居第二。

然而,另一智库给出的结果却是碧桂园。其发布的《2017年1月中国典型房企销售业绩200》称,碧桂园以467亿元的销售规模居,万科以460亿元的表现居第二。

两家机构统计的碧桂园数据一致,但万科的数据却相差25亿元,为何会如此?

万科的销售数据以万科公布的为准。”万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这两份榜单的发布时间分别为2017年1月31日和2月1日。然而,直到现在碧桂园万科均未发布1月份的销售业绩。

这样两份迥异的榜单,数据来源是什么?

在相应的榜单后,研究机构表示,数据来源为合同签约备案数据,企业海外销售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销售数据不予计入;而智库表示,数据来源为智库和各企业公报,榜单为智库根据各方公开数据专业估算所得。

但记者查询发现,目前公布了1月份销售业绩的房企寥寥无几。

在这种背景下,到底哪家机构的数据是权威的、值得信赖的?

事实上,公开资料显示,每当不同研究机构出炉相关销售榜单,类似的问题都会出现,面对同样的开发商、同样的楼盘,这些机构统计的数据并不完全一致。

此外,记者查阅继往榜单还发现,房地产研究机构的销售榜单发布时间往往在企业公布业绩之前。比如,每年的12月31日之前,都会有几家机构发布房企全年的销售排名,而那时几乎没有企业公布全年业绩,因为企业通常会把12月31日后一刻的销售额都计算入全年的销售总额中。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把这些榜单称为“早产的榜单”。

“统计局发布个数据都要滞后好多天,这些榜单中的房企很多都是不上市不公布销售业绩的企业,为什么机构这么积极地抢着排这个名?”张大伟质疑道。

打架的数据

由于这些榜单上的数据大多为研究机构自己统计分析所得,而非企业公布的终结果,榜单之间的数据出现“打架”的情况并不鲜见。

以某研究中心、某智库和中指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指院)公布的2016年中国房企销售排行榜为例,虽然三家机构公布的结果中,恒大都是销售,但是具体数据却不相同。在这三份榜单中,排名前十的企业都不完全相同。其中前九名的排序基本一致,为恒大、万科碧桂园、绿地、保利、中海、融创、华夏幸福和绿城,差异出在第十名。

智库的第十名为华润置地,销售金额为1080亿元,在智库的榜单中,万达的销售金额为1074亿元,排第11位;中指院的第十名亦为华润置地,销售金额1080亿元,中指院统计的万达销售金额为1075亿元;但某研究中心的第十名为万达,销售金额为1100亿元,在研究中心的榜单中,华润置地的销售额也是1080亿元。

某研究中心统计的万达销售金额比另外两家机构的统计数据高出20多亿元。

“早产的排名,很快也会被房企自己陆续发布的,经过审计的销售数据打败。不是小错,是错误很大。”张大伟说。

张大伟说的错误,是指房企公布的数据跟研究机构公布数据的差异,以及带来的排名的变化。

“合生创展、招商蛇口、绿地、首开、新城控股等很多家企业公布的数据都和早产榜单公布的数据不同。”张大伟统计道。

人工询问得来数据水份大

那么,这些并不准确的销售数据是怎么得出的?

记者试图咨询部分研究机构工作人员,他们均表示以官方公布的数据来源为准。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中关于数据来源的表述是这样的:百亿企业销售数据统计是以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销售的商品房为统计口径,主要依据CREIS中指数据在各地的销售监测数据、企业已经发布的业绩公告,并参考本年度总体经营情况和推盘去化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对于少数没有在监测范围内的城市或项目,由企业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经课题组对数据进行严格审核,也纳入统计范围。

这段说明后还有这样一段内容:“本报告仅供参考,课题组不对使用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承担责任。”

“研究机构获取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查网签数据和企业公告;另一个是人工电话问。”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产研究机构资深人士表示,如果相关城市没有网签数据,就会人工询问,有些人工询问得来的数据水分还是比较大的。

如此一来,当研究机构在房企尚未公开数据之前发布的榜单,其数据的准确性和排名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打折扣。

而且记者对比2014年起至今的多份榜单发现,数据打架或错误的情况多次存在。比如,中指院和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的房企上半年销售排名榜单中,前者统计华夏幸福的销售金额为240亿元,后者的统计数据只有200亿元。

榜单后的“利”字

为何即便如此,研究机构仍热衷于提前出榜单?又是谁要看、乐意看这些并不完全准确的榜单?

张大伟说他也为此咨询过很多朋友,认为这些榜单的存在有三个原因:一是为了忽悠老板。这样的老板有两种,一是企业的老板,二是股民,找找关系排名高点,可以短期刺激一下股价。

“二是为了忽悠银行。为什么近两年,排名争抢愈加激烈?一个银行的朋友解释了这一机关:近几年银行对房地产贷款收紧,所以很多银行总部要求,只对排名百强的企业有倾斜。”张大伟说。

张大伟总结的第三个原因是,有些研究机构为了忽悠广告费。

据前述不愿具名的房产研究机构资深人士透露,有些榜单在发布之前,给钱是可以修改的。通常排名前20的水分比较小,因为大都是上市企业,相对而言可操作性小,但是排名20以后的,由于企业之间销售规模差异较小,而且很多企业是非上市企业,几亿元销售额的改动就可以引起名次的变化。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