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阳江:错位发展不走寻常路 打了漂亮翻身仗

羊城晚报  2015-03-17 10:08

[摘要] 2014年,阳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55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三。在成为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首个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市后,阳江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日趋完善的阳江港,将成为阳江发展的新动力

2014年,阳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8.55亿元,增长10.5%,增速居全省第三。在成为粤东西北12个地市中人均GDP赶上平均水平的地市后,阳江又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连日来,记者在阳江市走访发现,阳江率先突破的动力来自于广东区域协调发展,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让阳江集中优势打翻身仗。依靠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阳江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

临港工业阔步提速

3月4日,记者来到珠海(阳江)产业转移高新园港口片区。沿着进港大道向前走,一边是已建成投产的广青、世纪青山等大型企业,一边是正在填土或已经平整的大面积土地,园区的开发建设正火热进行中。在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上,一条条复杂的管道冒着股股热气。“我们1月份考察,3月份动工,从高新区考察完回到市区,合作协议就写好了。”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积强告诉记者,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水塘。两年后,一个工业区已然成型。

李积强称,阳江港地处珠三角、广西北部湾和海南经济特区三大经济板块的交会处,是沟通广东西部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珠三角与西南三省联系的重要节点。拥有国家一类口岸阳江港,宜港岸线长39.1公里,港口片区“前港后厂”的理想模式,“企业想不选择阳江都难”!

港口资源无疑是阳江率先突围的大优势。依托阳江港,阳江高新区成为阳江临港工业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回望这几年的发展,2011年临港工业产值约37亿元;2012年达101亿元,同比增长173%;2013年达203.37亿元,增长102.9%;2014年达275亿元,增长35.5%。

主动“融珠”错位发展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成为阳江腾起的引擎,加快了阳江工业发展的步伐。阳江经信局局长陈平说,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做出“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阳江建起四大省级产业转移园,工业开始初露头角。2014年,4个省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3亿元,增长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

据悉,2014年,省委省政府做出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阳江市深入贯彻落实胡春华书记视察阳江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珠三角经济圈。2014年11月,《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阳江市加入珠中江经济圈的请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复。从此,阳江将以3+1(珠中江+阳江)模式,正式加入到珠中江经济圈的建设中。

“我们选择大项目不是看企业规模大,交的税多就上。而是看是否符合阳江十大产业布局,是否有利于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产业集群。”陈平说,随着融珠战略的确定,几个城市之间在产业链中如何分工、互补,是一个核心议题。基于此,阳江在“3+1”的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发展不锈钢原材料产业。“我们的目标是将阳江打造为中国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华南重要的原材料产业基地。”

度假胜地转型升级

来到阳江,不得不说美丽的海陵岛。据了解,旅游业将是阳江未来的支产业之一,阳江除了继续把海陵岛建设成为国际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外,还继续开发特色镇村旅游业。

3月3日,记者来到红丰镇南龙村,这是一个位于漠阳江边上的一条小村庄。当地村干部李国宝告诉记者,这里将来将打造成为中国(阳江)水上休闲养生田园观光旅游项目,总投资20亿元。

李国宝说,海陵岛每年吸引上百万人到此一游,到了夏天房间都难订。当地人仅夏季兼职摆摊卖卖杂货、烧烤,每月也能添5000多元的收入。所以,旅游是好的项目,既保护母亲河又发展经济。

据统计,去年阳江市接待游客1497万人次,同比增长19.2%,其中接待过夜游客人数881万人次,增长22%;全市旅游总收入153.6亿元,同比增长34.5%,以上三项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各地级市前三位。

农民收入翻了一番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工业实现突破的同时,农业经济持续好转,不少农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是笑呵呵地称“收入增加了”。

3月3日,记者来到阳东区红丰镇地朗村,这里有着15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记者随意挑选了一处,徒手拨开泥土,不到15秒就露出硕大的马铃薯。用手掂量,估计马铃薯的重量超过6两。继续又在另外几处挖掘,同样满是惊喜,挖出的马铃薯大部分都有6两,个别小的也有3两左右。

当地村民吴叔告诉记者,以前自己也种过马铃薯,但块头没有这个大,销路不好,村民的收入十分低,一年的纯收入只有5000多元。自从这个基地建立以后,农民向企业出租土地租金,自己在基地里打工帮忙种植马铃薯,然后学习技术在自己田地里种植,收入大幅上涨。吴叔称,不算其他,单单是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明显感觉到收入就提高了。

记者从地朗村村委了解到,这些马铃薯都是销往广州,由一家企业进行保底收购,不管外边价格如何波动,以固定的价格进行收购。村民看到不愁销路后,纷纷前来学习种植技术。如今,村民凭借马铃薯收入大幅提高,由2012年的人均纯收入5250元到2014年的9000多元了,快要翻了一番。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精彩评论

亲,登陆后才可发表评论哦~,立即登录

发布已输入0/200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